• 2021年第3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21年第2期电子书

      2021, 30(2):0-0.

      摘要 (371) HTML (0) PDF 34.11 M (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论文
    • 染色质重塑调控生物温度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2021, 30(2):79-88.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1

      摘要 (508) HTML (270) PDF 1.80 M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温度是限制物种适应性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性决定生物分布和扩散范围,而表观遗传可以提供快速的响应机制,促使生物快速适应极端环境温度。染色质重塑作为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通过调控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分类、组成和染色质重塑的方式,梳理了染色质重塑在生物温度适应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染色质重塑在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温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染色质重塑与温度适应性研究提出建议。

    • 象甲科昆虫转录组研究进展

      2021, 30(2):89-96.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2

      摘要 (365) HTML (243) PDF 824.18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转录组是细胞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生理条件下的全部转录本及其数量总和,并能揭示特定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及分子机理。象甲科昆虫拥有动物界中最多的物种种类,该科许多昆虫也是我国粮食仓储和农林产业上的重大害虫。通过研究象甲科昆虫转录组,从分子水平揭示其生命过程中相关的基因及其功能,对寻找害虫防治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象甲科昆虫转录组研究现状进行了浅析,涉及象甲科不同发育阶段基因差异、昆虫触角、与植物互作、防治、免疫机制、进化、基因沉默7个方面的分析,可在理论上丰富对象甲科昆虫遗传发育、免疫、潜在RNA干扰靶点筛选等方面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象甲科转录组今后的研究热点与应用前景,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 口岸植物检疫脱毒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021, 30(2):97-101.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3

      摘要 (284) HTML (268) PDF 665.89 K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病毒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尤其是植物病毒的传染性及增殖性对一种或者一类植物的危害巨大。为了防范植物病毒随寄主贸易跨境传播危害,本文阐述了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热处理结合茎尖脱毒、离体微型嫁接、化学处理结合茎尖脱毒和低温疗法等脱毒技术,对应用于口岸检疫性病毒的不同脱毒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同时对今后植物检疫脱毒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生物入侵
    • 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新疆大棚番茄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2021, 30(2):102-10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4

      摘要 (339) HTML (255) PDF 1.29 M (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 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R2=0.9703)和m*=0.0536+1.4147m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2和0.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4/x+78.9、n=279.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 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 薇甘菊化感物质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其化感利己作用

      2021, 30(2):110-11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5

      摘要 (536) HTML (253) PDF 1.58 M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提取物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化感利己作用,为薇甘菊通过释放化感物质促进自身生长并排斥本地植物生长提供实验证据,为揭示薇甘菊的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经典的化感生测实验、化感物质添加实验以及盆栽控制实验,对比研究薇甘菊及其本地伴生植物水提液和粗提物的化感生测效应、水提液和粗提物添加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以及水提液添加对薇甘菊生长的影响。[结果] 与本地伴生种相比,薇甘菊水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强且促进了土壤硝态氮的生成;而薇甘菊粗提物的化感作用较弱且抑制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生成。水提液盆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本地伴生种火炭母相比,薇甘菊水提液具有显著的化感利己作用,这与薇甘菊水提液处理后薇甘菊生长土壤中的蛋白酶活性增强和有效氮含量增加相一致。[结论] 薇甘菊可通过水溶性化感物质促进有效氮的生成来实现化感利己作用。

    • >农用化学品
    • 烟田中静电喷雾和电动喷雾下噻虫嗪的防效及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2021, 30(2):120-125,142.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6

      摘要 (327) HTML (246) PDF 873.57 K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明静电喷雾与电动喷雾对噻虫嗪防治害虫效果及烟田昆虫群落的影响,为静电喷雾在烟草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静电喷雾与电动喷雾法喷施0.66 g·L-1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施药1、3、7 d后,测定2种方法对烟蚜与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在烟株与土壤中的沉积以及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 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3、7 d后,静电喷雾对烟蚜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电动喷雾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噻虫嗪在静电喷雾处理区烟叶上的沉积量高于电动喷雾处理区烟叶上的沉积量,而在静电喷雾处理区土壤中的沉积量低于电动喷雾处理区土壤中的沉积量,且都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静电喷雾与电动喷雾均引起烟田昆虫群落的变化,静电喷雾引起的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变化大于电动喷雾,但天敌昆虫的数量变化小于电动喷雾,且静电喷雾区烟田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电动喷雾区,可见静电喷雾施药对烟田昆虫群落的影响小于电动喷雾施药。静电喷雾的St/SiSn/Sp比值明显高于电动喷雾,说明静电喷雾烟田中昆虫群落稳定性高于电动喷雾烟田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结论] 相比电动喷雾,静电喷雾能够提高噻虫嗪在烟叶上的沉积量,从而提高噻虫嗪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噻虫嗪在土壤中的沉积量,提高噻虫嗪的生态安全性,因此,静电喷雾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普通豚草防控药剂筛选

      2021, 30(2):126-131.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7

      摘要 (387) HTML (257) PDF 704.96 K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普通豚草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生态及旅游产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5月和7月中旬筛选218国道沿路林带农田交错生境下防治普通豚草的最适除草剂和施药浓度,旨在为防治普通豚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药后7、14、30和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和株高,评价5月中旬8种除草剂的2个施药浓度对约12叶期、株高(6.20±0.13)cm的普通豚草,以及7月中旬21%氯氨吡啶酸AS的5种施药浓度对约20叶期、株高(16.26±0.68)cm的普通豚草的防治效果。[结果] 方差分析表明,5月中旬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高的是75%苯嘧·草甘膦WG 900和1350 g·hm-2,其次是30%草甘膦AS 5250和6750 g·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 4170和6255 g·hm-2、21%氯氨吡啶酸AS 300和375 g·hm-2,最低的是20%硝磺草酮SC 637.5和750 g·hm-2。7月中旬,21%氯氨吡啶酸AS对普通豚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较好浓度是600 g·hm-2,药后4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69.7%、93.4%,其次是450和525 g·hm-2,药后4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47.8%、86.4%和51.7%、91.5%。[结论] 综合普通豚草种子萌发情况、防治成本、药剂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5月中旬防治伊犁河谷地区林带生境下的普通豚草时,建议施用75%苯嘧·草甘膦WG 900 g·hm-2、30%草甘膦AS 5250 g·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 4170 g·hm-2、21%氯氨吡啶酸AS 300 g·hm-2;7月中旬防治公路林带生境下的普通豚草时,建议增加药量,施用21%氯氨吡啶酸AS至少525 g·hm-2;防治时期上,建议在5月中旬左右进行防控,可大幅降低用药量并方便农事操作。

    • 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黄瓜中的残留趋势

      2021, 30(2):132-136.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8

      摘要 (300) HTML (255) PDF 794.43 K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黄瓜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该农药在黄瓜上的残留趋势,为该药在黄瓜上的合理使用及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次性喷撒法进行田间降解动力学试验,施药剂量108.6 g·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结果] 黄瓜中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添加浓度为0.05、0.15、1.50、5.00 mg·kg-1时,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平均回收率72%~107%,相对标准偏差1.7%~3.2%。在湖南长沙、广西南宁、浙江杭州这3个试验点,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黄瓜上的残留量变化趋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黄瓜上的半衰期T1/2为1.1~4.9 d,属于易于降解的农药(T1/2<30 d)。[结论] 在黄瓜上使用66.5%的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的推荐剂量为108.6 g·hm-2,施药次数为2次,安全间隔期为7 d,收获时,霜霉威盐酸盐残留量符合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 >风险评估
    • 栎方翅网蝽Corythucha arcuata(Say)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2021, 30(2):137-142.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09

      摘要 (338) HTML (259) PDF 1.19 M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栎方翅网蝽是栎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自21世纪入侵意大利以来,迅速在欧洲地区暴发成灾。本文旨在探明栎方翅网蝽入侵中国的风险性。[方法]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栎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栎方翅网蝽入侵、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结果] 栎方翅网蝽入侵中国并在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定殖和扩散的风险性极高,高度适生区包括重庆市、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通过分析环境因子重要性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栎方翅网蝽适应区的最关键环境变量;年平均温度、等温性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栎方翅网蝽适应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论] 栎方翅网蝽在我国定殖扩散风险高,建议植物检疫部门加强栎方翅网蝽的监控,并将栎方翅网蝽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 >生态安全
    • 外来树种日本落叶松和日本花柏对鄂西北森林群落的影响

      2021, 30(2):143-14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10

      摘要 (333) HTML (232) PDF 1.39 M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大面积栽植外来树种日本落叶松和日本花柏对鄂西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评价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外来树种日本落叶松和日本花柏人工林与当地森林群落特征差异。[结果]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样地林下植物种类丰富,样地平均物种数与当地天然林样地物种数相比无显著差异;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较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当地天然林相比无显著差异;林下未发现日本落叶松的更新苗。日本花柏人工林样地平均物种数显著少于当地其他人工林样地;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4个多样性指数值均小于当地其他人工林样地;在3个样地中出现日本花柏更新苗,更新苗数量达479株·hm-2。[结论] 引种栽培日本落叶松不会导致当地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不会引起生物入侵风险;但引种栽培日本花柏会明显降低当地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构成一定威胁。

    • 阔叶丰花草对荔枝园杂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21, 30(2):150-155.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1.02.011

      摘要 (370) HTML (267) PDF 1.53 M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阔叶丰花草在荔枝园定植对杂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阔叶丰花草在果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广东茂名高州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荔枝园中90个有、无阔叶丰花草样方中杂草群落组成、群落高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探究阔叶丰花草定植对荔枝园杂草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阔叶丰花草在荔枝园定植后,杂草种类减少,由对照样方的42种减少到试验样方的30种;杂草群落结构显著改变,牛筋草、白花鬼针草等恶性杂草重要值降低,薇甘菊、香附子、火炭母等杂草消失;阔叶丰花草的重要值与杂草群落高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显著性负相关(P<0.001),且均呈显著三项式回归关系。阔叶花草在荔枝园定植后可建立结构较为单一,且低矮的杂草群落。[结论] 阔叶丰花草有望成为荔枝园生草的有益草种。

    • >简讯
    • 《生物安全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1, 30(2):156-156.

      摘要 (273) HTML (242) PDF 387.83 K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生物安全学报》
近日,有作者反映收到假冒编辑邮件,请作者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