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9(2):82-8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2
摘要:[目的] 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侵染效果。[方法]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生测试验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长尾斯氏线虫X-7、夜蛾斯氏线虫SN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等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 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和100%。长尾斯氏线虫X-7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死亡率为80%;在数量比3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死亡率为100%。夜蛾斯氏线虫SN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8%和85%。嗜菌异小杆线虫H06与草地贪夜蛾在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2%和67.5%。[结论] 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具有较好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潜质,其次是长尾斯氏线虫X-7。
2020, 29(2):90-98.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3
摘要:[目的] 昆虫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常常会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值得关注。松墨天牛是松树萎焉病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但松墨天牛在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的不同条件下,其形态及发育速率有较大的区别,其表观遗传响应机制并不明确。通过比较分析microRNA表达谱揭示室内饲养和野外采集松墨天牛幼虫之间的差异,以期为松墨天牛幼虫的表观遗传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illuminaHiSeq 2000平台进行microRNA高通量测序,得到了实验室饲养和野外采集松墨天牛老熟幼虫的表皮、中肠microRNA库。鉴定保守microRNA和预测新microRNA,并对micro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靶基因预测、靶基因GO注释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在室内饲养的松墨天牛表皮、中肠中分别鉴定出16、14个microRNA;在野外生存的天牛表皮、中肠中均鉴定出13个microRNA。与表皮相比,中肠的miRNA的表达量更高。与野外采集相比,在室内饲养天牛的microRNA表达量更高。17个microRNA表达量在室内饲养与野外采集的天牛之间有显著差异,比如novel-mir-62127、novel-mir-184731、novel-mir-290819等有明显上调,novel-mir-251851等明显下调。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氨基糖代谢、几丁质代谢等糖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等脂代谢过程。[结论] 室内饲养和野外采集松墨天牛老熟幼虫的microRNA库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的组织micro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提示经历室内恒定培养条件的松墨天牛具有表观遗传调控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松墨天牛发育、代谢的microRNA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0, 29(2):99-105,122.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4
摘要:[目的] galectin-1是凝集素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在生长发育、免疫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和表达了松材线虫的galectin-1蛋白,并分析了各个龄期的表达量。[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松材线虫的galectin-1基因,使用双酶切的方法连接pET-28a载体和目的基因,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验松材线虫各个龄期galectin-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由SMART和PredictProtein软件分析可知,该蛋白有2个结构域,并且主要由无规卷曲和β折叠构成;生物学信息分析显示,松材线虫的galectin-1与小卷蛾斯氏线虫的相似性更高;与日本血吸虫相比,线虫能很好地聚集在一个分支上。Western blot检测纯化蛋白大小与查询所得蛋白分子质量一致。RT-qPCR结果显示,以繁殖型2龄松材线虫(L2)为对照,galectin-1基因在繁殖型3龄(L3)、繁殖型4龄(L4)、扩散型3龄(LⅢ)和扩散型4龄(LⅣ)松材线虫中的表达量高,尤其是在LⅢ中的表达量最高;雌雄成虫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松材线虫的galectin-1基因在pET-28a原核表达系统中呈可溶性表达,在不同龄期的表达量有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的galectin-1基因奠定了基础,为松材线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0, 29(2):106-114.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5
摘要:[目的] 研究黑角负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入侵风险程度。[方法] 运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 4.0对黑角负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2下进行插值分析,并绘制黑角负泥虫的潜在地理分布示意图。[结果] 黑角负泥虫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及云贵高原北部;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北部及东北平原地区;低度适生区则多分布在中高度适生区的过渡区域及我国新疆天山南北两侧地区。限制黑角负泥虫在我国分布的主要胁迫因素为干胁迫和冷胁迫,且其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结论] 黑角负泥虫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广,适生程度高。目前,黑角负泥虫已经传播到我国的新疆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但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和自身较弱的扩散条件,并没有传入气候适宜度较高的东部地区。随着东西部经济交流的不断增多,黑角负泥虫随人为因素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将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检疫部门做好检疫工作,严防黑角负泥虫的传播扩散。
2020, 29(2):115-122.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6
摘要:[目的] 分析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分布,比较气候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为核桃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结合CLIMEX软件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在目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模拟和系统评估。[结果] 2种核桃蚜虫适生区十分相似,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区集中在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区域,核桃黑斑蚜适生区范围大于核桃全斑蚜,但在我国,核桃黑斑蚜适生区范围小于核桃全斑蚜。气候变化将决定2种蚜虫分布的差异性,未来气候情景下,2种蚜虫适生区将发生变化,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适生区范围向高纬度延伸;在我国适生区范围逐渐减小。[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适生区域主要分布在25°N-75°N内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在我国,其适生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的东北的南部、西北东南部、西南中部、华中北部以及华北地区。
2020, 29(2):123-128.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7
摘要:[目的] 岷山与邛崃山系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但由于该地区干扰、栖息地破碎化等原因,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和种群复壮仍然存在风险。基于大熊猫习性和生存需求来评价其栖息地生态安全,对于更好地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明确保护的地理重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 以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范围内各市、区、县为对象,收集并选择最新的社会、地理、生物三大类目中具有代表性的12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大熊猫栖息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岷山、邛崃山中部的平武县、宝兴县的生态安全指数最高;彭州市、都江堰市和邛崃县等成都的周边地区生态安全指数较低,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江堰市北部和汶川县域内为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但其生态安全指数较低,需要进一步的保护、管理和恢复;平武中部、松潘、茂县等地区生态安全指数较高,可作为大熊猫潜在栖息地进行保护。[结论] 岷山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高于邛崃山系,但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野生大熊猫生态廊道的建设、圈养大熊猫放归地点选择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0, 29(2):129-134.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8
摘要:[目的] 粗毛牛膝菊为内蒙古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植物,在呼和浩特的入侵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日益增加。了解其入侵后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可为及时防控提供预警与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样方调查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21个样地中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J)的差异。[结果] 入侵样地中共有73种植物,隶属25科55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共18种,占总种数的24.66%,禾本科、藜科种类次之,分别占17.81%和5.48%。粗毛牛膝菊入侵地中,其重要值(IV)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现为IV随着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的增大而增大。与对照组相比,粗毛牛膝菊入侵地中的S、H、D和J指数均下降,下降最大幅度分别为65.2%、78.6%、62.2%和72.6%,其中H指数下降幅度最大。重要值与各多样性指数(S、D、H和J)间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粗毛牛膝菊重要值的增大,各多样性指数均下降,当IV>0.551时,H指数显著降低(P<0.05);当IV>1.10时,H和J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粗毛牛膝菊的入侵已对呼和浩特的植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应及时展开科学的防控措施。
2020, 29(2):135-141.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09
摘要:[目的] 全面掌握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特征、起源、区系成分和危害情况等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及文献研究的方式获得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信息,根据其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进行评估及划分危害等级,并进行植物区系分析。[结果] 成都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58种(亚种、变种),隶属42个科110个属,其中种类最多的3个科分别是菊科(36种)、豆科(17种)及禾本科(13种),合计占比41.77%;种类最多的属是苋属(8种),占比5.06%。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有101种来自美洲地区,占比63.92%。从危害等级分析来看,其中19种为恶性入侵种(1级),32种为严重入侵种(2级),20种为局部入侵种(3级),41种为一般入侵种(4级)以及46种为有待观察种(5级)。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为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和世界分布。[结论] 成都市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明显增多,扩散趋势已加剧。根据上述入侵现状,本文对成都市地区防范外来植物入侵提出了以下4点防控建议: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开展防控和利用技术研发,谨慎引种以及加强科普教育。
2020, 29(2):142-147.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10
摘要:[目的] 评估安徽阜阳市引种应用价值广泛的香根草可能带来的风险。[方法] 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构建阜阳市引种香根草入侵风险评估具体指标体系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运用文献资料搜集的信息和引种栽培实验数据开展评估。[结果] 确定了阜阳市引种香根草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和入侵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显示,阜阳市引种香根草的入侵风险评估得分为46分,风险等级为低风险;评估指标中生物学特征得分最高,占总分的19.57%。[结论] 阜阳市引种香根草的入侵风险等级为低风险,阜阳市可以引种香根草,引入后需要定期监控。
2020, 29(2):148-156.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20.02.011
摘要:[目的] 了解红树林有害生物风险及其防控,维护红树林健康生长,发挥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方法] 2018—2019年,连续2年对广东省中山市红树林有害生物种类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并对薇甘菊和星天牛2种有害生物在中山市的分布状况、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防控难度等进行分析,结合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参照国际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对两者在中山市红树林的危害风险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 调查发现,中山市红树林主要有害生物有23种,其中薇甘菊、星天牛最为严重,评估风险性R值分别为1.63和1.61,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结论] 薇甘菊和星天牛目前仅在中山市红树林局部地区发生危害,但具有明显扩散蔓延趋势,应该建立以应急除治、生物防治、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生态控制技术体系。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350002 传真:0591-88191360
电话:0591-88191360 E-mail:jbscn@fafu.edu.cn, jbscn99@126.com
版权所有:生物安全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