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5(4):238-254.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2
摘要:有害甲藻孢囊主要是指能产生毒素和(或)能引起有害藻华发生并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危害效应的甲藻孢囊。我国沿海共记录了10属18种,占全球有害甲藻孢囊的3/4。这些有害甲藻孢囊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害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有害甲藻孢囊的准确判断不仅对研究其多样性及分布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水产品的安全检验和有害藻华的早期预警。对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主要存在鉴定困难、鉴定不准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有害甲藻孢囊的危害、中国沿海有害甲藻孢囊的种类和分布,以及有害甲藻孢囊的鉴定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孢囊及营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准确鉴定有害甲藻孢囊的建议。
宋晓兵 , 彭埃天 , 程保平 , 陈霞 , 凌金锋 , 张炼辉
2016, 25(4):255-260.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3
摘要: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传播虫媒。目前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尚缺有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加强对柑橘木虱的防治,对控制柑橘黄龙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防治柑橘木虱多采用化学防治,杀虫剂的频繁使用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和害虫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生物防治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昆虫病原真菌能侵入昆虫寄主体内,导致昆虫发病死亡,具有良好的病害流行潜力及生产应用便利性,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总结了用于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种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棒束孢、淡紫紫孢菌、宛氏拟青霉、蜡蚧菌等虫生真菌在防治柑橘木虱中的应用,并对虫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陶云荔 , 张存环 , 台术蕾 , 王磊 , 郭雅男 , 杨峰山 , 赵传志 , 万方浩 , 褚栋
2016, 25(4):261-265.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4
摘要:[背景]韭菜迟眼蕈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然而它的遗传资源有限。本研究旨在开发韭菜迟眼蕈蚊EST-SSR标记,为研究不同地区的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从韭菜迟眼蕈蚊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中设计16对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进一步筛选出9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结果]从42095条unigene中确定了3383个SSR位点。利用查找到的SSR位点共设计出16对引物,进一步检测筛选发现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引物的每个位点平均有3.33个等位基因。利用9对引物对30头韭菜迟眼蕈蚊进行检测,共获得30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范围分别为0.0000~0.6875和0.0370~0.6877,其中,9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与意义]本研究成功从迟眼蕈蚊EST序列中筛选出9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这为进一步分析该害虫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齐国君 , 高燕 , 陈婷 , 周小武 , 梁居林 , 吕利华
2016, 25(4):266-26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5
摘要:[背景]广聚萤叶甲是恶性入侵杂草豚草的一种重要专一性天敌,在冬季低温且缺乏食物的条件下,广聚萤叶甲的耐饥饿能力直接关系到其越冬种群的虫源基数。[方法]在室内观察广聚萤叶甲成虫在10℃低温条件下的存活率和死亡率,研究了水分(有水、无水)、不同密度(一雌一雄、二雌二雄、五雌五雄)、加入泥土枯枝对广聚萤叶甲耐饥饿能力的影响。[结果]无水、有水条件下,广聚萤叶甲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5.23±1.01)、(13.33±0.88)d,水分对广聚萤叶甲的耐饥力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广聚萤叶甲的耐饥饿能力增强,一雌一雄、二雌二雄和五雌五雄的平均存活时间依次为(11.96±0.57)、(13.78±0.60)、(14.81±0.42)d;加入泥土和豚草枯枝后,广聚萤叶甲的耐饥饿能力明显提高,其平均存活时间为(15.97±1.05)d。[结论与意义]低温条件下广聚萤叶甲的耐饥饿能力较强,可保证部分广聚萤叶甲的自然种群在野外安全越冬,研究低温条件下广聚萤叶甲的耐饥饿能力对豚草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016, 25(4):270-274.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6
摘要:[背景]飞机草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目前仍缺乏可持续的控制手段。[方法]运用De Wit取代试验研究法,设置2株·盆-1(42.42株·m-2)、4株·盆-1(84.84株·m-2)和8株·盆-1(169.68株·m-2)3种密度,分别研究杂交狼尾草、木豆、山毛豆和宽叶雀稗与飞机草的竞争效应,以明确4种牧草对飞机草的替代控制潜力。[结果]3种密度下,杂交狼尾草和木豆均可以显著抑制飞机草的生长,其竞争平衡指数显著大于0,说明杂交狼尾草和木豆的竞争力均大于飞机草;山毛豆和宽叶雀稗的相对产量均显著小于1,其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小于0,说明山毛豆和宽叶雀稗的竞争力小于飞机草。[结论]杂交狼尾草和木豆可用作飞机草的替代控制植物。
2016, 25(4):275-278,307.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7
摘要:[背景]假臭草是近几年来入侵我国南方的外来杂草,目前已成功侵占海南、福建、广东等省沿海的大部分果园、草地、农田等农业生态系统,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假臭草水浸提液(0.010、0.025、0.050 g·mL-1)对4种作物(西瓜、水稻、萝卜和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各浓度的假臭草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并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效应显著增强。当浓度为0.050 g·mL-1时,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综合效应顺序为西瓜 >萝卜 >水稻 >辣椒。[结论与意义]明确假臭草对不同供试作物的化感作用,能够为该入侵杂草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杨亚军 , 吴志红 , 徐红星 , 郑许松 , 田俊策 , 鲁艳辉 , 吕仲贤
2016, 25(4):279-285.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8
摘要:[背景]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明确温度对Bt水稻及其非靶标害虫的影响有助于今后Bt水稻的推广应用。[方法]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26、30和34℃)分别处理Bt水稻T2A-1(表达Cry2A蛋白),在处理后不同天数内分别测定Cry蛋白、叶绿素、草酸、可溶性糖和总氮含量,同时评价不同温度处理下Bt水稻上褐飞虱的生态适应性。[结果]Cry蛋白含量显著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升高Cry蛋白含量下降。温度、处理时间及两者相互作用均显著影响Bt水稻T2A-1的叶片叶绿素、叶鞘草酸、可溶性糖和总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在26℃处理20 d时高于30、34℃的处理。随着温度的升高,Bt水稻叶鞘草酸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高温(30和34℃)处理后20 d低于26℃处理。Bt水稻叶鞘内可溶性氮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对非Bt水稻MH63上叶绿素、草酸、可溶性糖和总氮含量的影响与T2A-1趋势一致。高温(34℃)处理的Bt水稻上的褐飞虱雌雄虫寿命、每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低于26℃处理。温度对非Bt水稻MH63上褐飞虱生态适应性参数的影响与T2A-1趋势一致。[结论与意义]温度对Bt水稻具有显著影响,且对Bt水稻上非靶标害虫褐飞虱的生态适应性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有利于今后Bt稻田的害虫综合治理措施的制定。
姜伟丽 , 马小艳 , 任相亮 , 彭军 , 马亚杰 , 马艳
2016, 25(4):286-290.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09
摘要:[背景]草铵膦是继草甘膦之后又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望成为我国转基因抗除草剂棉花的主要靶标之一。目前,在抗草铵膦棉花的不同生育期使用草铵膦是否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尚不清楚。[方法]分别在抗草铵膦棉花子叶期、3~4片真叶期、现蕾期、盛花期喷施草铵膦,单次施药量分别为900和1800 g·hm-2,每个处理小区面积25.6 m2。分析草铵膦对花粉育性、棉花生长、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草铵膦对棉花盛花期的花粉活力、株高、茎直径、产量因子、纤维品质等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在子叶期使用1800 g·hm-2的高剂量浓度处理时,籽指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处理。[结论与意义]转基因抗草铵膦棉花对900、1800g·hm-2的草铵膦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转基因抗草铵膦棉花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闫世艳 , 陈艳 , 边勇 , 高文娜 , 简恒 , 李倞平 , 张继军
2016, 25(4):291-294.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10
摘要:[背景]2015年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物实验室从日本邮寄进境的鸡爪槭中检出一种短体线虫。[方法]通过采用形态学鉴定、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该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将该线虫的形态特征和测计值与已知种群比较,与Pratylenchus vulnus最为接近;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rDNA-ITS区序列特征与P.vulnus序列相似度为99%;系统发育树表明,其与P.vulnus聚为一组,证实该线虫为伤残短体线虫P.vulnus。[结论与意义]伤残短体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我国进出境检疫部门曾多次从入境货物中检出该线虫,但从入境邮寄物中检中尚属首次。
2016, 25(4):295-29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11
摘要:[背景]近年来,种苗等植物通过邮寄包裹进入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害生物随之入侵的风险与日俱增。深圳口岸曾多次从入境包裹中截获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等。[方法]2015年10月12日,深圳口岸在对日本邮寄来的仙人掌进行检疫时,从其根部发现了一种孢囊线虫。对该线虫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和28S rDNA序列扩增并测序的方法,对截获的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到了一种孢囊线虫,其形态特征与仙人掌孢囊线虫基本吻合,28S 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为DQ328702的德国群体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判定截获的线虫为仙人掌孢囊线虫。[结论与意义]入境包裹检疫需要引起口岸检疫部门的高度重视。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鉴定,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2016, 25(4):300-307.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12
摘要:[背景]亚硝酸盐是虾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毒性污染物之一,研究亚硝酸盐胁迫对罗氏沼虾血细胞的毒性以及抗氧化酶在抗胁迫防御中的作用,能够为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中毒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0、1、5和10 mg·L-1)的亚硝态氮(NO2--N)对罗氏沼虾进行胁迫,于胁迫后的0、6、12、24和48 h取样,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同时测定血细胞总数(THC)和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结果]1 mg·L-1 NO2--N在48 h内对血细胞ROS含量、凋亡率和THC均无显著影响。5 mg·L-1 NO2--N胁迫24 h,血细胞ROS含量显著上升,THC显著下降,胁迫48 h凋亡率显著提高。10 mg·L-1 NO2--N胁迫6 h,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均显著上升,胁迫12 h THC显著下降。血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均不同程度地被NO2--N胁迫所诱导,CAT活力主要在胁迫前期提高,而GPx活力在胁迫后期提高。[结论与意义]亚硝酸盐存在浓度和时间毒性效应,一定浓度的亚硝酸盐会诱导虾血细胞产生ROS,这些ROS的过量产生诱导了血细胞发生凋亡,继而导致THC下降,这一氧化胁迫过程可能是亚硝酸盐对罗氏沼虾产生细胞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酶活力的诱导表明抗氧化酶在亚硝酸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防御作用。
2016, 25(4):308-312.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13
摘要:[背景]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我国最先提出碳汇渔业概念。[方法]捕捞鱼类的碳均来自天然饵料,故以其平均碳含量估算碳移出量。而养殖鱼类中,一般假定不考虑施肥养鱼的碳输入;鲢和鳙是滤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浮游生物,鳜属鱼类以其他种鱼类为食物,而这些鱼类主要摄食天然饵料,故可以认为其碳均来自天然饵料。此外,假设草鱼、鲫和鲤等产量的20%来自天然饵料,而河蟹产量的50%来自天然饵料。基于渔业统计年鉴(2011-2015年),估算了我国近5年来淡水渔业碳汇强度。[结果]2010-2014年,全国淡水养殖碳移出量逐年稳步增长,分别为136.2万、140.5万、146.0万、153.0万和164.5万t,平均每年的碳移出量为148.0万t。2010-2014年全国淡水捕捞碳移出量分别为29.3万、28.7万、29.6万、29.7万和29.6万t,平均每年的碳移出量为29.4万t。[结论与意义]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淡水养殖渔业碳汇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淡水渔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2016, 25(4):313-313.
摘要:
2016, 25(4):314-314.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350002 传真:0591-88191360
电话:0591-88191360 E-mail:jbscn@fafu.edu.cn, jbscn99@126.com
版权所有:生物安全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