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Thoughts of a Travelling Ecologist, 5. When the "worst case" is not bad enough

      2013, 22(2):71-73.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1

      摘要 (1688) HTML (0) PDF 412.21 K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Gene flow的溯源及其在生物安全和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2013, 22(2):74-7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2

      摘要 (1844) HTML (0) PDF 860.77 K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尽管gene flow源于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的科学术语。花粉介导的gene 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和群体的进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 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 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 gene flow的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的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的理解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文对gene flow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的gene 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 flow在中文应用中的统一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相关著作中gene flow的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的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 重大潜在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SS-COⅠ快速检测技术

      2013, 22(2):80-85.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3

      摘要 (2030) HTML (0) PDF 955.65 K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番茄潜叶蛾是源自南美洲的一种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其适生区范围广,且与其他潜叶类昆虫难以准确、快速识别。【方法】以田间常见的其他6种潜叶类害虫为对照,采用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SS-COⅠ方法,研究番茄潜叶蛾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结果】种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SS-COⅠ引物只对番茄潜叶蛾mtDNA具有扩增能力,对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蝇、桃潜叶蛾等其他潜叶类害虫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和单粒卵具有很好的扩增效能,对单根触角、头部、胸部、腹部以及翅和足等成虫残体亦具有同样的扩增能力,其最低检出阈值为312.5 pg·μL-1。【结论与意义】该方法在有效防范番茄潜叶蛾侵入我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意义重大。

    • 花生豆象的潜在威胁和检疫地位

      2013, 22(2):86-90.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4

      摘要 (2159) HTML (0) PDF 941.98 K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花生豆象原产于非洲,目前已扩散至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为害多种农作物,是重要的仓储害虫,1992年曾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但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未包括花生豆象,原因可能是该虫已在我国云南等地发生。【方法】通过检视我国检疫部门截获的标本、核对“云南花生豆象”相关研究资料,说明花生豆象的鉴定特征,并使用CLIMEX3.0对其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我国报道花生豆象的发生缘于我国酸角豆象的鉴定错误。花生豆象的外部形态与酸角豆象极为相似,但通过生殖器特征可以明确鉴定并区分这2种害虫。我国多个花生主产区是花生豆象的适生区,花生豆象一旦入侵,就会给我国的花生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结论与意义】花生豆象入侵我国的风险大,建议将其增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临海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2013, 22(2):91-96.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5

      摘要 (2775) HTML (0) PDF 846.37 K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以及南方携虫水果的频繁调运,橘小实蝇逐渐向北扩散危害,对水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方法】2008~2010年应用性诱剂的监测方法对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进行了定点、系统的跟踪监测;并结合气象资料和田间调查情况,通过对当旬成虫数量与当旬及其前延逐旬气象要素的筛选来建模,进而确定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临海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时序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其性诱成虫初见期在6月下旬至8月初,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11月中旬后成虫数量逐渐下降,到12月下旬未诱集到成虫。气象因子筛选和建模结果表明,柑橘园橘小实蝇成虫种群数量年度变动以旬平均温度为决定要素,季节性变化以旬降雨量为决定要素。【结论与意义】临海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随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增长。本研究对提高橘小实蝇监测预警水平、有效控制橘小实蝇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联苯菊酯降解菌株BF-3的分离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2013, 22(2):97-102.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6

      摘要 (1715) HTML (0) PDF 916.14 K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联苯菊酯是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除虫菊素的一种仿生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联苯菊酯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环境中的残留期长,是我国出口果蔬、茶叶中残留较严重的农药之一。微生物降解具有降解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的绿色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富集驯化,从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分离能够降解联苯菊酯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联苯菊酯的降解菌株BF-3。菌株BF-3为革兰氏阳性菌,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在联苯菊酯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MSM)中呈现S型生长,7 d后对联苯菊酯的降解率达到87.9%。单因素试验表明,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0、30 ℃,初始菌株D600 nm=1.0。【结论与意义】蜡状芽孢杆菌BF-3能够有效降解联苯菊酯,在环境中联苯菊酯残留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的荒地生存竞争能力

      2013, 22(2):103-108.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7

      摘要 (1854) HTML (0) PDF 835.12 K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其环境安全性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转基因作物的荒地生存竞争能力,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以2种转双价抗草甘膦抗虫基因(EPSPS+cry1Ac)棉为试验品种,非转基因棉中棉所49为对照品种,分别于4月底和5月底在荒地用地表撒播和3 cm深播2种方式播种,并于4~9月份对棉花存活率、株高、真叶数、茎直径、果枝数、蕾铃数等生长参数进行比较,以检测、评价其荒地竞争能力及杂草化风险。【结果】无论是撒播还是深播,荒地中棉花长势均较弱,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生育期延迟。4月底播种的棉花有极个别植株能够结铃,但铃数极少且小,无成熟的种子;5月底播种的棉花长势更弱,至9月底未见蕾铃。【结论与意义】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在荒地中无竞争优势,不能繁殖传代,无杂草化风险。本研究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Cry2Ab蛋白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抗性

      2013, 22(2):109-114.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8

      摘要 (2063) HTML (0) PDF 759.11 K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在我国,由于Bt棉的种植,棉铃虫和红铃虫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危害仍较严重。美国商业化种植的双价棉BollgardⅡ所表达的Cry2Ab蛋白不仅对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该双价棉在我国被环境释放前,有必要研究其对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的影响。【方法】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25、2.5、5.0、10.0和20.0 μg·g-1的Cry2Ab蛋白,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在室内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存活率和体质量抑制率的影响。【结果】随着Cry2Ab蛋白浓度的增大,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和1龄幼虫的存活率逐渐降低,2龄幼虫和3龄幼虫以及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的存活率在不同浓度处理下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高浓度处理对这2种害虫各龄期幼虫的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高浓度Cry2Ab蛋白(10.0和20.0 μg·g-1)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这为该双价基因棉花在我国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 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

      2013, 22(2):115-118.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09

      摘要 (1941) HTML (0) PDF 674.62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2,4-D二甲胺盐是一种选择内吸性除草剂,用于清除果园、牧场、水域等环境中的藜、苋等阔叶杂草。本文明确了2,4-D二甲胺盐在防除鱼塘杂草过程中对淡水鱼类的毒性。【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试了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并明确了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结果】随着供试鱼苗在药液中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逐渐减小。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96 h LC50值分别为369.27、339.20和438.47 mg·L-1。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6.93、33.92和43.85 mg·L-1。【结论与意义】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表现低毒。本研究为合理使用2,4-D二甲胺盐防除水生杂草提供了依据。

    • 草甘膦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毒性

      2013, 22(2):119-122.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10

      摘要 (1992) HTML (0) PDF 639.63 K (1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对防治多年生杂草效果明显。近年来,草甘膦被广泛用于防治鱼塘水生杂草,其对鱼类的安全性逐渐受到关注。【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试了草甘膦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并计算出其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结果】随着受试鱼苗在药液中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逐渐减小;草甘膦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96 h LC50值分别为0.2518、0.2588和0.2599 mg·L-1;草甘膦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252、0.0259和0.0260 mg·L-1。【结论与意义】草甘膦对草鱼、鲢鱼和鲫鱼高毒,该结果对指导淡水养殖区杂草防除时科学使用草甘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

      2013, 22(2):123-126.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11

      摘要 (1805) HTML (0) PDF 695.81 K (1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有关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影响已有大量的报道,但关于使它隆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试了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并计算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试验过程中,水温保持在25 ℃±1 ℃。【结果】随着受试鱼苗在药液中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逐渐减小。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96 h LC50值分别为0.4764、0.3962和0.6918 mg·L-1。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476、0.0392和0.0692mg·L-1。【结论与意义】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表现高毒,这为使它隆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 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熏蒸效果

      2013, 22(2):127-131.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12

      摘要 (1758) HTML (0) PDF 750.53 K (1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在溴甲烷面临禁用的情形下,探讨新熏蒸剂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处理效果,可以科学地评估甲酸乙酯的使用前景。【方法】采用松材线虫分离液和带疫松木段,设置甲酸乙酯5个剂量梯度、5个处理温度和5个处理时间,测定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及CT值。【结果】在25 ℃下处理3、6、12、24、48 h,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LC50分别为2.63、1.60、0.99、0.41、0.20 mg·L-1。温度对毒力有显著影响,在10~29 ℃,随温度升高,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降低,19和29 ℃下,1.85 mg·L-1甲酸乙酯处理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3%和100%。甲酸乙酯熏蒸12 h内,能完全杀灭木段中的松材线虫。在23 ℃下处理6和12 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到99%时,甲酸乙酯的CT值分别为453.94和424.14 mg·h-1·L-1。【结论与意义】甲酸乙酯可用于松材线虫的检疫处理。

    • 低温处理对枇杷中橘小实蝇的杀灭效果

      2013, 22(2):132-135.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13

      摘要 (2277) HTML (0) PDF 604.38 K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橘小实蝇是水果国际贸易中被关注的有害生物。枇杷为福建名优水果,同时福建为橘小实蝇疫区,枇杷橘小实蝇的检疫处理技术是保证枇杷出口的关键环节。【方法】对人工接入枇杷果实中的橘小实蝇卵和幼虫的低温感受性、小规模处理和大规模处理及低温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橘小实蝇2~3龄幼虫混合虫态最耐受低温;1.5 ℃下处理12 d,可完全杀死枇杷果实中的橘小实蝇,并且低温处理对枇杷果实无损伤。【结论与意义】低温可用于枇杷内橘小实蝇的检疫处理。

    • 豚草卷蛾在广西来宾建群状况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调查

      2013, 22(2):136-139. DOI: 10.3969/j.issn.2095-1787.2013.02.014

      摘要 (1727) HTML (0) PDF 769.57 K (1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豚草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广西省来宾市兴宾区,现已扩散至该区的部分乡(镇),2009年5月通过在广西来宾市高岭村释放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防治豚草,3个月后释放点豚草的死亡率达98%以上。【方法】实地调查豚草卷蛾的扩散、建群情况和对当地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豚草卷蛾在来宾市已形成稳定种群。豚草卷蛾在对豚草的控制过程中,能在豚草生长区迅速定殖、建群,在定殖区豚草被完全控制或呈现零星分布后,该虫又会迅速向邻近成片生长的豚草区扩散、定殖。在调查中未发现豚草卷蛾对周边农作物产生为害。【结论与意义】豚草卷蛾对作物安全,可以在广西大范围释放。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生物安全学报》
近日,有作者反映收到假冒编辑邮件,请作者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