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0(4):267-269.
摘要:【背景】 豚草已成功入侵广西来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均为豚草的重要专一性天敌,在湖南等地已有效抑制了豚草的扩散蔓延。【方法】 [JP3]为考查2种天敌在广西对豚草的联合控制作用,于2009年5月24日在广西来宾豚草入侵地区同时释放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2种天敌释放密度均为1170头·hm-2)。[JP]【结果】 至2009年8月29日释放区内豚草植株死亡率达98%以上,且天敌迅速向邻近豚草发生区扩散,2种天敌对扩散区豚草的控制率可达50%~60%。【结论与意义】2种天敌对豚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建议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
李彦宁 , 傅建炜 , 郭建英 , 朱兴 , 黄思娣 , 万方浩
2011, 20(4):275-280.
摘要:【背景】莲草直胸跳甲是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专一性天敌,其田间种群密度直接影响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效果。研究莲草直胸跳甲的种群动态和扩散速度对于适时和适量投放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8年5月底,在湿地环境的空心莲子草上释放不同密度的莲草直胸跳甲后,对其进行了持续至12月的种群动态调查。[JP2]【结果】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在6~7月和10~11月分别出现2个明显的高峰期。在湿地、旱地和水田3种生境的空心莲子草上释放莲草直胸跳甲后的扩散动态调查表明,莲草直胸跳甲在旱地的扩散能力强于湿地和水田,放虫后18 d,距释放中心点6 m处,旱地生境的种群数目大于湿地生境和水田生境。[JP]【结论与意义】应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的释放适期为早春5~6月,在不同生境进行释放时,需根据其扩散能力确定适宜的释放点密度和释放量。
2011, 20(4):281-284.
摘要:【背景】水流是外来入侵生物传播蔓延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水生生物。水生杂草在水流传播过程中也经常携带其天敌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如莲草直胸跳甲经常随着空心莲子草在水流中传播。研究水流对莲草直胸跳甲存活的影响及其对种群迁移的间接协助作用,可为解析该天敌抵御洪涝灾害和借助水流传播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莲草直胸跳甲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水流模拟,比较水流转速(1000、1250和1750 r·min-1)和时间(30、60、90和120 min)对不同虫态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幼虫和卵)存活率的影响,并推算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在野外随水流传播的最大距离。【结果】水流速度对昆虫的存活和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在不同旋转时间和转速下,雌雄成虫的存活率较高,幼虫次之,卵的存活率最低;雌虫随水流传播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最大,雄虫次之,传播距离最小的是幼虫。【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可随水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和自然扩散,对于利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缓解水渠和河道的堵塞非常有利。
2011, 20(4):285-290.
摘要:【背景】除草剂应用是目前防治空心莲子草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其可能对空心莲子草的重要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的存活、发育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协调应用化学除草剂和莲草直胸跳甲联合控制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探明了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空心莲子草叶片喷施除草剂后饲喂莲草直胸跳甲的方法,测定了使它隆、农达和稻杰3种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3龄幼虫的取食和存活、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的影响。【结果】使它隆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产卵量的影响较小,喷施农达则显著降低莲草直胸跳甲的产卵量,稻杰的影响居中。连续取食除草剂处理的叶片5 d,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取食量均显著降低,3种除草剂的影响为使它隆>农达>稻杰。农达对莲草直胸跳甲幼虫的取食量影响较大,取食高浓度农达处理的叶片3 d后,其幼虫停止取食;稻杰影响较小。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雌虫影响较小,存活率较高。【结论与意义】3种供试除草剂中,稻杰对莲草直胸跳甲最安全,以0.9 Lha-1浓度最佳,在空心莲子草的综合治理中可与莲草直胸跳甲协同应用。
2011, 20(4):291-294.
摘要:【背景】太阳光的入射辐射是影响多光谱扫描仪测定植物冠层光谱反射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测定条件对空心莲子草冠层光谱特征值的影响,确定应用多光谱扫描仪测定空心莲子草冠层光谱特征的适宜环境条件。【方法】采用多光谱扫描仪,在不同天气条件、仪器探头高度、太阳高度角、叶片湿度等外界因素条件下,测定空心莲子草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结果】天气条件、仪器探头高度、太阳高度角、叶片湿度4个因素对空心莲子草冠层在绿光区560 nm、黄光区660 nm和近红外光区810 nm 3个特征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利用多光谱扫描仪测定空心莲子草冠层光谱数据,应选择晴朗无云的天气,仪器探头距离冠层1.3 m,适宜的数据采集时间为10:00~14:00,以保障适度的太阳高度角和干燥的叶面,从而保持稳定的光谱测量结果。本研究可为完善多光谱扫描评价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011, 20(4):295-299.
摘要:【背景】广聚萤叶甲幼虫常群聚于部分豚草植株取食,可能与成虫产卵选择有关,因此,探究广聚萤叶甲产卵选择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于2005年在广聚萤叶甲的主要分布区(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进行了1次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南京城郊于2008年5月25日~9月1日进行了豚草的定点定期跟踪调查,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调查因子的影响。【结果】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卵块数量随豚草植株冠层直径和健康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多,冠层直径每增大1 cm,卵块数增多2%;健康程度每提高1级,卵块数增加近2.〖KG-*8〗1倍;在豚草植株被利用程度增大的情况下,卵块数量随植株健康程度增大而增多,如果植株上增加1头幼虫或蛹,则植株健康程度每提高1级,卵块数增多2%,但植株冠层每增大1 cm,卵块数减少0.〖KG-*8〗6%。定点定期调查结果表明,豚草上的着卵块概率受豚草斑块大小、植株冠层直径、发育期和生境光照情况等因素的显著影响,豚草斑块每增加1株植物,产卵概率提高0.〖KG-*8〗5%;植株冠层直径每增大1 cm,产卵概率提高3%;在暴露生境中的豚草上产卵的概率比遮阴(树下)下的豚草提高近1倍。【结论与意义】豚草植株个体特性对着卵数量有显著影响,而豚草个体和群体特性以及小生境显著影响产卵发生。
2011, 20(4):300-304.
摘要:【背景】取食经历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影响天敌昆虫寄主专一性测定的设计和结果解释。【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入侵豚草的重要天敌——广聚萤叶甲成虫羽化后取食不同植物对其后续产卵寄主选择的影响。【结果】与取食豚草的试虫相比,有取食三裂叶豚草、苍耳或菊芋经历的成虫选择苍耳产卵的频次增加,不再对豚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性。对产卵识别期的Cox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成虫早期取食不同植物,对后续产卵选择有显著影响,成虫羽化后如果先取食豚草或三裂叶豚草,则选择苍耳产卵的倾向显著低于豚草;但如果先取食苍耳、菊芋和农家向日葵,则选择苍耳产卵的倾向与豚草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由此推测,广聚萤叶甲初羽化成虫取食的植物对其后续产卵选择具有较大影响,因而在寄主专一性测定中应关注测试前饲喂的植物种类。
2011, 20(4):305-309.
摘要:【背景】植食性昆虫对产卵场所的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寄主植物的发育阶段和被同种其他个体利用程度是影响其产卵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采用野外罩笼的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广聚萤叶甲成虫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被取食程度、不同落卵量的豚草植株的产卵选择行为,分析产卵选择频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识别期以估计产卵选择偏好性。【结果】开花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瞬间概率)仅为生长期的16.5%,苗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为生长期的34.1%;成虫对3种被食程度豚草的产卵选择频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20, P<0.01),在3级被食程度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多(12次),而在5级被食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少(2次),表明成虫明显偏好将卵产于已被中等程度取食的植株上;成虫对不同落卵量植株(0、4、8个·株-1)未表现出显著的产卵偏好,对不同密度(高、低)斑块的豚草的产卵选择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豚草生育期和被取食程度影响广聚萤叶甲雌虫的产卵选择,而植株上的落卵量和豚草密度对产卵选择没有影响。
黄水金 , 陈琼 , 陈红松 , 秦文婧 , 涂雪琴 , 郭建英
2011, 20(4):310-313.
摘要:【背景】豚草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草,在江西南昌地区普遍发生。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是很有利用前景的豚草天敌,而有关这2种天敌在江西南昌地区田间对豚草的联合控制效果尚不明确。【方法】2009年6月25日分别按广聚萤叶甲0.7头·株-1和豚草卷蛾0.4头·株-1的密度在江西南昌豚草入侵地同时释放2种天敌,并于8月4日~9月13日,每隔10 d调查广聚萤叶甲各虫态的数量、豚草卷蛾虫瘿数、豚草的株高和死亡株数。【结果】释放前期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释放70 d后,豚草植株死亡率达90.〖KG-*8〗14%,天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释放80 d后,豚草植株死亡率达到100%。此外,在整个调查期间,天敌释放区豚草株高增长缓慢,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区。【结论与意义】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在江西南昌地区田间对豚草的联合控制效果显著,宜在江西大规模推广应用。
褚世海 , 万鹏 , 丛盛波 , 万方浩 , 许冬 , 黄民松 , 武怀恒
2011, 20(4):314-316.
摘要:【背景】豚草卷蛾是豚草的一种重要天敌,1993年在湖南临湘野外释放后,迅速扩散至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对豚草种群的蔓延与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方法】为明确豚草卷蛾在湖北的发生规律与抗寒性,2009年在湖北各豚草发生区进行野外调查,并将豚草卷蛾越冬态老熟幼虫置于不同低温下观测其存活率。[JP2]【结果】豚草卷蛾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其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进入滞育。12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豚草有虫株率为90%,虫口密度为313头·百株-1,存活率为93.〖KG-*8〗3%。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为-26.〖KG-*8〗4 ℃,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与意义】豚草卷蛾已广泛分布于湖北地区,且能成功越冬,对豚草可起到持续控制作用。
曲波 , 王学治 , 吕国忠 , 翟强 , 陈旭辉 , 杨红
2011, 20(4):317-320.
摘要:【背景】三裂叶豚草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其传播速度快,已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发现的三裂叶豚草锈菌是一种对其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病原菌。【方法】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研究了三裂叶豚草锈菌的侵染过程及其对寄主结构的影响。【结果】三裂叶豚草锈菌菌丝可从多处侵入同一个叶肉细胞,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相接触可使部分细胞壁增厚。锈菌侵染使三裂叶豚草叶脉末梢导管分枝增多,造成三裂叶豚草水分代谢失调;叶片细胞内膜系统破碎化,细胞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细胞内膜系统紊乱,细胞器结构稳定性降低。【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侵染破坏了三裂叶豚草叶片的细胞结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曲波 , 王学治 , 吕国忠 , 杜冰 , 陈旭辉 , 杨红
2011, 20(4):321-325.
摘要:【背景】自20世纪50年代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以来,迅速蔓延,已给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近年来发现的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有一定的致病性,具备生物防治潜力。【方法】本文利用植物生理学技术研究了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随病级的增高和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说明锈菌破坏了豚草叶片的细胞膜,导致其电解质外渗。同时,发病初期叶片内的丙二醛(MDA)与超氧自由基(O[SX(B-*3]-[]·[SX)]2)含量逐渐上升;当发病程度为3级时,O[SX(B-*3]-[]·[SX)]2含量达到最高;4级时,MDA含量达到最高。此外,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持续上升,而脯氨酸(Pro)含量在发病后期下降,说明在三裂叶豚草与锈菌互作时,AsA含量虽然增加,但抗性并不明显,而Pro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的侵入干扰了三裂叶豚草的生理生化反应,这将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的致病机理、发挥其生物防治潜力奠定基础。
刘雨芳 , 李菲 , 刘文海 , 彭梅芳 , 王成超 , 李志槐
2011, 20(4):326-330.
摘要:【背景】空心莲子草是难以防除的恶性入侵杂草,因此,探索高效无毒的化感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水浸提法研究了博落回、苦瓜、樟树、柳杉、凤尾蕨、柑橘、夹竹桃、洋葱及大蒜9种植物不同器官对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结果】与对照相比,博落回叶、苦瓜果肉与种子、凤尾蕨、樟树叶和柳杉叶的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叶片数和茎节数减少,株高与生物量的增长受到抑制。【结论与意义】不同植物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有所差异。本研究为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控制空心莲子草提供了依据。
桂富荣 , 蒋智林 , 金吉斌 , 和淑琪 , 蒋兴川 , 李正跃
2011, 20(4):331-336.
摘要:【背景】紫茎泽兰是一种入侵我国的世界性恶性杂草,给当地的农、林、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面临“绿色灾难”。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其化感物质对当地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9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些植物包括紫茎泽兰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的云南草本植物:鲁梅克斯、高丹红、鸭茅(安巴)、苕子、胡枝子,以及为替代控制紫茎泽兰而引进的外来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敖汉)、白三叶(海发)、红三叶、黑麦草(速达)。【结果】紫茎泽兰叶片提取液对9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均具有化感作用。低浓度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较弱(对部分植物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较强,且能降低种子发芽率及发芽速率,其中,发芽速率对化感作用更敏感。不同植物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鲁梅克斯、鸭茅和苕子对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较敏感;黑麦草、胡枝子和高丹红最不敏感;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对低浓度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不敏感,对高浓度提取液较敏感。【结论与意义】不同植物种子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紫茎泽兰成功入侵的机制,并可为筛选具有替代控制潜力的优良牧草奠定基础。
聂亚锋 , 刘长河 , 李庆辉 , 刘永锋 , 刘邮洲 , 陈志谊
2011, 20(4):337-343.
摘要:【背景】空心莲子草是一种源于南美洲且正在我国不断传播的外来入侵植物。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是空心莲子草的强致病菌,能引起空心莲子草茎叶发病,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方法】选择以麦麸、大米、玉米芯粉、玉米粉、稻秸秆粉为基料,棉籽壳、稻秕壳和大豆粉为辅料,按照一定质量比配制固体培养基,筛选适合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大量生产的有效组分;同时研究培养基含水量和6种金属离子对SF193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以大米和大豆粉质量比为3∶1。【结论与意义】利用固体培养基发酵生产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对空心莲子草的防除效果显著优于液体发酵。因此,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固体发酵菌粉可能在生物防治空心莲子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聂亚锋 , 刘长河 , 李庆辉 , 刘永锋 , 刘邮洲 , 陈志谊
2011, 20(4):344-348.
摘要:【背景】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是空心莲子草的重要生防菌,但长时间保存或继代培养会导致该菌株产孢量和致病性显著下降。【方法】通过对初始菌株回接、分离、纯化和鉴定相继获得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分别在3、6、9 d后对初始菌株、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进行产孢培养,比较其产孢量;同时比较分析了这3代菌株的液体发酵原液和1∶8倍,其次为复壮一代菌株,产孢量是初始菌株的4.1倍;复壮菌株达到最大产孢量的时间为3 d,初始菌株为6 d。复壮菌株一代和二代的原液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分别比初始菌株提高了4.65%和9.82%,1∶79%和16.55%。【结论与意义】对长期保存或继代培养的空心莲子草生防菌复壮可显著提高其产孢量和致病性,对维持生防菌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具有重要意义。
2011, 20(4):349-352.
摘要:【背景】三裂叶豚草为我国外来入侵有害植物,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性杂草,不仅影响农牧业的生产,而且其花粉含有致敏蛋白,能引起人体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危害人类健康。植物内源激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代谢过程的调节控制密切相关。【方法】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三裂叶豚草雄花序分化过程中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动态。【结果】在三裂叶豚草雄花芽分化过程中,赤霉素(GAs)的含量在分化初期比较平稳,从花蕾分化期开始急剧下降,雄蕊分化期又上升;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始终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脱落酸(ABA)在花瓣分化期出现且迅速上升,在雄蕊分化末期达到峰值。3种激素中,ABA含量与三裂叶豚草花芽分化的相关性较明显。【结论与意义】ABA的出现及其含量是决定三裂叶豚草雄花序分化能否完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为利用化学方法防治三裂叶豚草提供了依据。
2011, 20(4):353-359.
摘要:【背景】三裂叶豚草是一种外来恶性杂草,它的入侵不仅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且给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其花粉量大,是引起人体一系列过敏反应的致敏源。【方法】通过对2008~2010年三裂叶豚草分化时期和气象因素进行调查,以当年分化开始前一个月至分化结束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等数据,分析影响三裂叶豚草雄花序分化的气象因子。【结果】雄花序从未分化期至成熟期平均需26 d。三裂叶豚草营养生长后期,较短的日照时间和日平均气温、较高的相对湿度和较大的温差等环境条件有利于三裂叶豚草雄花序较早地开始分化。而在分化早期,长时间较高的相对湿度不利于雄花序的分化。【结论与意义】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影响三裂叶豚草雄花序的分化,对其分化开始时间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为制定合理的三裂叶豚草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350002 传真:0591-88191360
电话:0591-88191360 E-mail:jbscn@fafu.edu.cn, jbscn99@126.com
版权所有:生物安全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