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椰子织蛾是新入侵我国海南岛的棕榈害虫,昆虫不育技术是控制该害虫的潜在措施。[方法]通过研究椰子织蛾生殖、发育、存活等特性,探讨椰子织蛾不育技术的生物学基础。[结果]在(28±2)℃、(70±10)% RH、以椰子老叶饲养的条件下,每雌产卵量约170粒,净增值率约55.4,倍增时间约9.6 d,表明椰子织蛾可在室内大量饲养,为辐射不育提供虫源。椰子织蛾雌雄比为1:1.04,雄虫先熟,产卵前期短,产卵期集中,表明该害虫交配行为相对简单,有利于不育雄虫发挥效能。雌蛹显著重于雄蛹,有利于不育过程中雌雄虫的分离。发育起点温度11.5℃,有效积温996.9日度,在海南岛每年发生4~5代,这些数据可用来预测椰子织蛾种群动态,便于释放不育雄虫。[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从生物学角度表明椰子织蛾可用昆虫不育技术进行防控,为其进一步的不育技术研发提供相关信息。